据统计,2012年河东区预计用工需求量达1.5-2万人,其中,商贸、餐饮、物流等服务行业需求1.5万人左右,加工制造业需求0.5万人左右。结构性用工缺口预计达5000-6000人,其中加工制造业3000-4000人,建筑业、服务业等3000人。
稳定性差、流动性强的
就业岗位招工难
在餐饮、商贸、物流等为主的服务行业上,由于技能要求低,薪酬支付水平低,降低了员工归属感,导致用工不稳定。一方面,本市低技能人员不愿意从事苦、脏、累等劳动强度大的工作,就业要求与现实存在差距。外地务工人员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,选择空间大,更愿意到薪酬高、岗位稳定的大中型企业工作;另一方面,有的企业劳动强度大、加班时间长、用工不规范,往往是生产旺季批量招工、淡季迅速裁员,导致招工难现象出现。与此同时,求职者除了对工资变化比较看重外,在保险待遇上也有新要求。今年25岁的小张告诉记者:“我想找一个单位相对稳定的,能交五险一金,并希望能长期干下去。”
工资福利有限
餐饮业成为“敲门砖”
年后,河东区很多餐饮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。为了应对招工难,除了常规的涨工资之外,餐饮企业纷纷调整招聘条件,放宽服务员年龄限制,部分星级酒店还给予一些大型企业才有的年底双薪、带薪年假等福利。尽管如此,但是部分企业的招聘情况仍然不容乐观。某餐饮企业负责人介绍,饭店难招服务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:一是薪水低,工作时间长、劳动强度大;其次,人们对服务行业的偏见也使得服务行业在人才竞争上处于劣势;第三,餐饮企业员工大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,餐饮业往往成为这部分人的“敲门砖”。
区人力社保局负责同志建议,餐饮企业要拓宽用工渠道和招工条件,提高工资福利待遇,完善社会保障水平,才能留住人、招到人。同时要提高服务效率,引进先进的设备,另外,可以考虑雇佣假期工,缓解用工难问题。
家政服务工资上涨
保姆、月嫂成就业新宠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老龄人口的增多,许多家庭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,由此保姆、月嫂等家政类行业一直成为市场上的宠儿。记者在春华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看到,前来寻求保姆、家政小时工的人络绎不绝,大部分以中年妇女居多。王阿姨告诉记者,由于岁数大了,又没有一技之长,所以想找一份家政的工作,照顾老人和孩子都行。工资待遇也可以,而且离家又方便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家政服务行业保姆普遍工资两三千,有的甚至达到4千多,而月嫂更是涨到了月薪6千多。春华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同志介绍,年后,各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管员就主动搜集各种用工信息,其中以家政、司机、保安等职业居多。
一边是务工人员抱怨“就业难”,一边是企业抱怨“用工难”,针对这一情况,区人力社保局负责同志表示,河东区将积极开展“春风行动”,大力发展职业培训,畅通信息,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供需平台,多举措破解“用工难”困境。
(一)加大培训力度,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,以落实培训补贴政策为保障,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充分发挥现有职业技术培训资源的作用,推进区、街、校联动机制,搞好社会需求与人才培训的对接工作,促进素质就业。大力推动驻区民办培训机构开展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定向培训。全面了解和掌握驻区企业技能培训需求和培训情况,为驻区企业提供全方位,多渠道的职工技能培训服务。向企业宣讲培训政策,鼓励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和以提高岗位技能为主的技能培训,从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。
(二)加大援助力度,进一步整合信息平台促进跨区域劳动力流动。一是继续发挥“两级政府、三级管理、四级网络”平台作用,深挖求职信息和用工需求,完善就业服务体系。二是创新信息发布方式,加强区际劳务合作,为企业招用人员开辟新路径。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劳务信息对接,有组织的输入劳动力。
(三)加大宣传督导,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、社会保障和员工福利,增强企业吸引力。通过公布工资价位、督促签约参保、改善工作条件等措施规范用工企业,真正做到让劳动者“稳得下、留得住、干得好”。广泛宣传在劳动时间、社会保险、工资支付等方面规范可靠、群众满意的用工单位,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合理调整工资待遇,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,增强吸引员工的能力。